新闻资讯

NEWS AND INFORMATION

全球制造业正面临大考2

发布时间: 2022-11-10

面临两大困境

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各国政府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救助和稳定金融体系上。

如今,各国政府又开始被迫想方设法来救助工业。与那些“诡计多端”的银行家相比,工厂里的工人似乎更值得政府救助。制造业仍然是提供就业岗位的“大雇主”。

尽管全球制造业目前“哀鸿遍野”,但是否支持制造业依然是摇摆不定。事实上,任何支持与否的决定都是痛苦的,但对制造业的救助客观上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。

第一个缺陷是:政府制定和修改计划都需要时间,而要制定一个既能满足各种制造业需求、又能解决制造业变化莫测的困难的计划更是难上加难。

就制造业的全球性困难而言,一部分是由于资金匮乏引起,但没有人会知道匮乏还会持续多久;另一部分困难是销售企业减少库存量而引起,这种库存量减少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,但仍然没人知道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,以及它到底会持续多久。

第二个缺陷是:对于制造业的救助并没有触及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——需求下降,不仅对制成品的需求在下降,而且对几乎一切商品的需求都在下降。

由于制造业的产能过剩(如汽车业的过剩现象就比较突出),无论政府如何救助,某些制造企业最终还是会倒闭。那么,政府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哪些企业应该被救助,以及每个行业应该多大才最合适呢?这应该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事情。如果把救助资金投入到叫苦连天、善于游说的行业,显然有失公平,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浪费。一些幸运的行业得到救助,而有实际困难的行业却得不到任何帮助,这只能加剧目前的混乱局面。更为严重的是,一个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救助可能激发别国反对保护主义的情绪。

专家对制造业前景谨慎乐观

与一些人对目前全球制造业的看法过于悲观不同的是,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表示,他对制造业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。    

全球制造业衰退:不足为奇。在王勇教授看来,《经济学人》的文章可能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种警示,但他个人对全球制造业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。他认为,在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深化过程当中,整个经济都处在下行阶段。在步入衰退阶段之后,各经济体还要在谷底徘徊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。这种境况必然要反映在制造业上,不足为奇。    

制造业衰退原因:全球化。王勇教授认为,全球制造业的衰退,从根本上讲是全球化的后果。他认为,经济全球化必然对制造业产生影响。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例,其扮演的是“世界工厂”角色,而虚拟经济则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。作为“世界工厂”的中国、东南亚国家,其产品的消费主体是西方发达国家,而发达国家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震源,其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。发达国家的衰退最终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,这正是全球化的充分体现。    

制造业拯救措施:团结合作。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,但一些国家的政治家有时非常狭隘,在以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思维制定政策。一时间,“购买美国货”、“雇用美国人”、反倾销等措施此起彼伏。但如果一味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,全球经济将更加困难。因此,王勇教授认为,现在应对制造业危机的唯一办法是全球加强合作,各国统一采取行动,解决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,最终刺激经济恢复信心。    

中国制造业前景:充满信心。王勇教授特别提到中国制造业的境况,他认为中国处境要相对好很多,其刺激内需措施非常重要。

王勇教授分析说,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,任何国家要想富裕都必须经过这一过程。我们还要以全球化的眼光来谋求发展,但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,中国的发展也不能过多依赖国际市场。对于中国政府来说,目前应该鼓励人们多花钱。但更重要的是,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,使老百姓真正分享财富、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。只有老百姓手中有钱了,才能真正保护制造业,才能促进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发展。

Copyright © 2010-2022 上海锦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veresved. 备案号:沪ICP备18004931号-1